电影里吹口哨

想吹口哨我就吹

电影里吹口哨

免下载免费观看
导演:
弗洛林·谢尔班
演员:
George Pistereanu,Ada Condeescu,Mihai Constantin,Clara Voda

更新:2024-04-17 13:10

首映:2010

年代:2010

时长:94

语言:罗马尼亚语

评分:7.2

观看数:80731

来源网:麻花电影网

“想吹口哨我就吹”《想吹就吹,吹得响亮》与自由挥手吻别的男孩

当初选择看这部电影,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
想吹就吹,吹得响亮》。
但与译名的略带欢乐不同,这部电影却是冷峻而残酷的。
男主人公还有五天就可以从这个名义上为感化院,却不比监狱好多少的地方解脱出来。他似乎可以嗅到自由的味道了。而在感化院的这段时间中,他也试图变得乖戾。
但意外发生了。导火线就是男主的弟弟前来找他,并告诉他母亲要把他带到意大利。男主为此感到焦虑和困扰。因为他认为,母亲会毁掉弟弟的未来。自己小时候就是跟着母亲的,但母亲为了自己的生活,却将他看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他始终认为自己变成这幅样子,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弟弟是自己一把拉扯大的,他绝不可以看到弟弟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他开始试图寻求转变。但一切都是那么的艰难,他遭到了同伴的羞辱,甚至与母亲的谈话也是以争吵而悻悻收场的。
男主的焦虑终于转化为了难以抑制的愤怒。在一次访谈过程中,冲突爆发。他挟持了自己看中的一位女孩作为人质。而他提出的要求就是见到母亲,让她发誓要把弟弟留下来。母亲妥协了

这部来自罗马尼亚的独立影片有一个非常掷地有声的名字:想吹口哨,我就吹(If I Want to Whistle, I Whistle)。片名起得很响亮,有一丝霸道,也是很诙谐得暗喻青少年们想做任何事情,就尽情地去做的顽童心态,他们不在意后果如何,不考虑别人怎么看。
《想吹就吹,吹得响亮》作为导演弗洛林•塞班的银幕处女作,影片尽管还有些不够完满的痕迹,可是胜在风格清新内敛,别具一格的生活记录片的影像形式,更将这种记录片的拍摄方式发挥到极致:自然光照明,同期录音,鲜少有背景配乐,观众能听到的,只有环境的杂音与人声。无疑,将影片制作成记录片的格局,目的就是给观赏者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也是与本片题材有着息息相关的叙事手段,因为影片的主题精神就是反映那些在教养院的高墙内接受再教育与管制的少年犯们青春期的真实生活与心路历程。
在这之前,2009年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也取用同样的摄制方式,而且题材有些近似,但风格更为浓烈成熟:步入成年之后的阿拉伯青年吉贝纳在法国监狱与自己的科西嘉导师互谋利益,他机智冷硬地求生手段

《想吹口哨我就吹》是35岁的罗马尼亚导演弗洛林·谢尔班(Florin Serban)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在2010年2月的柏林电影节上,这部电影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和阿尔弗雷德·鲍尔评论奖。8月14日,由罗马尼亚由本国著名影视人、电影评论家、导演等组成的一个7人评审团推举该片代表罗马尼亚选送奥斯卡评审委员会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想吹口哨我就吹》和之前两年罗马尼亚的《四月三周两天》、《爱在世界崩溃时》、《布加勒斯特以东12点8分》、《无依可靠》等电影,在不少电影节获奖,被人们称为“罗马尼亚新浪潮”,这也是东欧在九十年代之后电影迎来的新鲜有力的创作风潮,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却皆个性突出,纷纷来自于罗马尼亚新一代的年轻导演们。
影片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讲述的是少年Silviu还有五天即可服刑完毕,却因为担心自己拉扯大的弟弟被突然回来的妈妈带去意大利,铤而走险采取暴力手段,试图阻止其发生的故事。短短五天,自由遭遇荷尔蒙,一片狼藉。
影片男主角Silviu由业余演员George Pistereanu扮演

主人公还有两周出狱。他到底能不能顺利开始崭新的人生?像看老式悬疑片一样,我一直揪着一颗心,虽然心里知道这男孩子一定会在出狱前捅娄子。这个强壮刚毅的小伙子被言语挑衅,扇脸吐口水,而一言不发。几乎让我提着的一颗心放下来。然而电影后半部突然反转,完全让我猝不及防。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我认为这个转变过程,交代的还是不清楚,这完全超出正常理解范围之内。
片尾,男孩在喝咖啡的时候,我一直担心会被一枪爆头,然而我多虑了,这是罗马尼亚,不是美帝。
很欣赏男主的表演

简单的人物、简短的篇幅,却将一个数度造就罪犯的因素一并囊括。
个人、家庭、社会、执法者以及监狱本身,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与偏见令得一切最终变得不可收拾,如果任一一环能打破藩篱取得信任,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影片从主人公的角度不仅将一个涉及家庭、监狱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把观众与其即将出狱度日如年的感受紧密联结,不到90分钟要情节有情节,要节奏有节奏,要人物有人物,不得不说编导功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关于罗马尼亚这个国家,我对它主要的印象停留在两点上:一是美国动画片《南方公园》里提到富裕的美国的反面时,总爱拿这个国家举例子。“如果你对物欲横流的美国心怀不满,那就该把你流放到罗马尼亚去”——这是它的主人公之一“胖子”卡特曼的一贯理论;另外是《四月三周两天》,一部记述一起与堕胎有关的事件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罗马尼亚电影。两点综合起来的印象:这个国家不大富裕,社会问题重重,但近几年它却生产了一批质量不错的电影。在一部金棕榈的背后,必然还有一批“银棕榈”、“铜棕榈”电影支撑。
《想吹就吹,吹的响亮》便是一部“银棕榈”级别的罗马尼亚电影,它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与《四月三周两天》一样,这部电影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它以几近写实的方式纪录下了一起事件,它的情感冲击力和戏剧高潮完全来自于事件的内容,以及透过这起事件在观众头脑里激发起的对其背后内容的想象。
罗马尼亚青年西尔维乌已经在一所监狱中度过了四年,再过15天他便要刑满释放了。从电影开始时一组表现监狱日常生活的镜头看

“想吹口哨我就吹”《想吹就吹,吹得响亮》与自由挥手吻别的男孩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54713.html

线路F1

好看的推荐

更多
8.32017中国大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