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形象
导演:
蔡楚生
演员:
阮玲玉,郑君里

更新:2024-05-03 19:52

首映:1935-02-03(中国大陆)

年代:1935

时长:106分钟

语言:无对白

评分:8.5

观看数:71676

《新女性》情节跌宕的剧情片 艾霞、韦明、阮玲玉

对男权社会里“新女性”独立人生道路的思索
——————《新女性》1934年,导演:蔡楚生;主演:阮玲玉

看完这部由阮玲玉主演的无声电影,带来的心灵震撼非常大。甚至恍惚间以为是阮玲玉在重演自己的生平旧事,那个在1935年留下一句“人言可畏”而死的美丽女星。真的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让人感慨。
其实《新女性》这部影片有女权主义观念在里面。电影里对韦明所遭受的一切折磨都是放在男权与女权的对立面来讲的。首先,韦明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女性精神和肉体完全独立的新女性,甚至由于她曾被一起私奔的男友抛弃过,她的独立观念有些极端空想化、理想化;她彻底反抗男权的压迫,认为和男人结婚就是要去做男权社会下的奴隶,成为男人的玩物,丧失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她坚持追求女权意义上的女性自身的完全独立,她甚至反对结婚。她誓死都不向男权、男人低头的意志是新女性价值的核心内容。韦明的悲剧可以说是校董王博士一手造成的,他追求不成反生恶计,处心积虑地将韦明玩弄于股掌之间

蔡楚生导演、孙师毅编剧。女性问题是这个时期电影经常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个剧本中,他的主要目的是“表现出转型期的几种女性”,并且成功塑造了一位有独立个性的女作家韦明的形象。在一些细节上,剧本也十分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等表现手法,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虽以人物的悲剧结局而告终,但整体上并没有给人以悲情无望的印象,而是不时地让人感到力量的存在,特别是结尾时韦明的觉醒,是影片号召人们去战斗,给观众留下一个积极的信号。与同时代其他左翼进步剧作相比

1.构图:阮玲玉饰演的韦明女作家望着车窗外,车窗的框变成电影画幅的边框,穿插进关于韦明前史的交代,再现电影机制放映的过程。
2.蒙太奇思维:用时钟的变化衔接上海各行各业日常的工作生活场景,快速剪辑,形成一幅社会风情画的段落。
3.符号隐喻:码头上拥挤的人群场面,俯拍大全景,密密麻麻形成视觉冲击,象征时代的潮流不可挡之趋势。结尾处载有韦明死讯的报纸飘到路人的脚下,被人捡起丢下,又被无数人踩过,象征以这个女作家为代表的暂时掀起一阵浪潮的现象也很快被淹没在时代之中

还记得第一次听说阮玲玉这个演员是在关锦鹏导演、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但那时候对阮玲玉其实了解不多,即便是看完影片也没有再去找关于她的相关影片来看,毕竟那时候欣赏电影的能力有限,对于无声电影还接受不了。最近开始看上个世纪的各种影片,不可避免的,默片中的无冕之王-阮玲玉的影片是肯定要看的了,还记得的,第一次看这种无声电影是阮的《神女》,虽然影片质量因为时间问题已经有所缺损,但阮的表演是在太精彩了,即便是无声,有形的表演依然能扣人心弦。第二部应该就是这部《新女性》了

韦明与王博士在舞场看表演,演到男人手拿鞭子鞭打女人。她心疼的捂紧胸口,王博士在一旁睁大了惊奇的眼睛鼓掌叫好。女人被打的匍匐在地,无声的哀嚎更是刺痛了韦明的心,王博士惊讶,又新奇着。女人而后挣脱了束缚和枷锁,欢快的跳起舞来,韦明的嘴角,也露出一丝得意的笑.....
两种反应的极端表现,根源上说明了旧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否定和轻视。他们将欺辱看做习惯,把别人身上的疼痛视作自己消遣的工具。这是明确的隐喻,含蓄的表达主角的思想和立场,在电影技术和思想逐渐发达和成熟的今天,电影人早已不再用这种低能简易的方式搭建观众的感受。包括在后一段中,韦明钟爱的“不倒的女性”。这也是二三十年代,电影最朴素而真诚的批判方式。你可以看见在今天看来不必要的技术性转场随处可见,划像,叠画,黑影..时隔近一个世纪,我注视着屏幕里向往自由的阮玲玉,想象着幕后的电影工作者,中国最早的一批影像艺术家。内心里最多的情感,是敬意。
这部充斥着旧社会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作品,出自一个优秀男人之手,他是蔡楚生。
韦明配得上她教员的职称

阮玲玉、郑君里都是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的电影人,二人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被普通大众所熟悉。其中不少电影的情节背景,都与上海有关,如《神女》(1934)《国风》(1935)等;与广东有关的则如《一剪梅》(1931)中的广东背景,《火山情血》(1932)中“下南洋”的习俗等。二人曾经共同出演《新女性》(1935)《国风》(1935)等影片,这些深刻的联系,使在一篇文章中对他们进行统一的研究很有必要。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生于1910年,短短25年的生命

《新女性》情节跌宕的剧情片 艾霞、韦明、阮玲玉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34233.html

线路F1

好看的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