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汉娜这个角色

汉娜·阿伦特

德国电影汉娜这个角色

在线看片
导演: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演员:
芭芭拉·苏科瓦,珍妮·麦克蒂尔,尤莉亚·延奇,尼古拉斯·伍德森,乌尔里希·诺登

更新:2024-04-26 19:20

首映:2012-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3-01-10(德国)

年代:2012

时长:113分钟

语言:德语,英语,法语,希

评分:8.2

观看数:65250

来源网:麻花免费在线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另一个角度

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传记片的爱好者。不爱看传记片,不爱看纪录片,不爱看古老的片子。结果刚看完存在主义女王波伏娃,又看阿伦特。
看着看着我知道,我是在遥远的这里,只有50+的大叔们做老师的环境里,寻找新的人格典范。看看她们,大概知道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让阿伦特困惑的问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何以做出罪大恶极的反人类的行为。——面对恶,最可怕和真实的一面是,你惊讶地发现,恶的背后不是童话里那个长角的怪兽,不是奥特曼里面硕大无比力大无穷,长得稀奇古怪皮肤隆起甚至流脓的怪兽,真正的恐怖片是,恶的背后是一个平常人,不起眼,平常到你总觉得这执行恶的使命是正好落到他头上,下次可能就会落到自己身上,然后觉得不寒而栗。
她的答案是,思考。思考是一个人和自己对话的方式,当一个人放弃思考,就放弃自己成为一个人(有趣的是正好呼应Rogers的书名),自己否认了自己的人性,为人的尊严,之后做出反人类的行为,自然不足为奇。他做的只是执行别人的命令,请别人替代自己思考。
好像隐约看到一些逻辑,结尾字幕说

昨天读完了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昨晚看完了这部电影《汉娜·阿伦特》。我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伦特的思想和她的经历,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独立思考,哪怕千夫所指。真的很荒谬啊这个世界,善于思考却没有任何恶毒表达的个人被千夫所指,而怠于思考且充满恶意的人群在义愤填膺。
但像阿伦特这样的大思想家,即使被千夫所指,她仍然给世间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大多数普通人如果学习她这样的坚持,很可能生活会过得很辛苦,被很多人谩骂终究会过得不快乐

恶,在我而言,在汉娜阿伦特的电影框架下,有以下几种分别。
平庸之恶,正如汉娜所描述的艾希曼,这是一个被政治制度,被邪恶的政治思想所裹挟的小人物的恶,这恶在每一个德国人那里,在那个时代那里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恶的形成,是因为人把自己思考的能力拱手交出,交给社会思想,制度的思想。
我们知道,这其实有更广阔的界定,平庸之恶的界限永远模糊不清,他带来善,也会带来具体的实质的恶,他会拯救一个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也会彻底的毁灭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交出自己思考的能力。

阿伦特在最后的演讲,深得我心。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和大部分观众的观点一致,只要是发起战争、屠杀人类的行为,都是不可宽恕恶行,任何人。
纳粹的军官在辩论时阐述自己只是在执行工作和任务,保持了对军队的忠诚,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中有定罪的条目。阿伦特说,这是平庸之恶。
这个确实是平庸之恶,一旦失去了思考的意义,和动物有什么分别。我们需要辨别是非,需要辨别美丑。思考无能助纣了罪恶。无能本身也是一种罪恶。

由于听戴锦华老师的课,我接触到这部电影。我系统地听了戴锦华老师讲历史与记忆,讲那些不能被“再现”的历史,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还有很多我理解却也不能理解的想法。
达不到戴老师的思想高度,所以,只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切入点的发展脉络。
第一,我看到了“乌合之众”,想起了勒庞在书里写的“群众并不渴求真理,谁打破他们的幻想,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这句话,不得不说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说的,只有身处“乌合之众”之外、只有身在事件之外、身在历史之外

以一个汉娜阿伦特陈年老粉的吹毛求疵的标准看,这部传记电影仍称得上优秀。叙述阿伦特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而又惊才绝艳,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有很多,而影片选择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成书前后,阿伦特面临最多来自公众的挑战的时期作为题材,利用寥寥几组场景和人物关系阐述了阿伦特的很多重要观点,具有戏剧式的精巧结构,而这样做的问题是时空跳跃较大,比如海德格尔的闪回,对于缺少背景的观众会增加一些理解成本。
“平庸之恶”,阿伦特与艾希曼
艾希曼审判作为这个故事的重要背景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另一个角度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10420.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