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到北京

南京!南京!

南京到北京

手机免APP观看
导演:
陆川
演员:
刘烨,高圆圆,中泉英雄,范伟,裴中中,江一燕,木幡龙,秦岚,姚笛

更新:2024-05-01 10:37

首映:2009-04-22(中国大陆)

年代:2009

时长:132 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英

评分:7.6

观看数:56488

热播指数:1511

来源网:麻花影视

2009,我看《南京!南京!》

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悠悠述说着历史。
画片跳动的很慢,像是一开始就要把人带进一种沉重的情感之中。
这像是一个纪实的开头,以为开篇的黑白胶只是暂时的,谁知道它
贯穿始终,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至始至终的压抑,或许与色调不无关系。
1937年的南京,已是一座危城,军队也已撤离,剩下无力的百姓继续着不知结果的等待。城墙前众志成城的军队,严阵以待,刘烨在里面特别扎眼,那悲愤的表情好像不是演出来的。 悲凉的是,他们面对的不是日本军,他们要抵挡的是一群期冀着逃出城求生的士兵。这悲壮的一幕以求生者的成功出逃而告终。
这是影片带给我最初的震撼,一种生与死的较量,在这座颓败的古城里淋漓尽致。我很喜欢它的英文译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同时,开场的这一幕,让我明白了导演的立场。陆川更想拍一部有所突破的历史题材片。他站在两国的分水岭上,以相对客观公正的眼光还原出历史。没有把它拍成一部为日本正名的片子,也没有拍成民族主义强烈的政治片。这让我觉得花了40元去影院看,很值!
紧接着是日军入城后一场激烈的枪战

遇见姜文时,陆川说眼前的男人是大海。拍南京时,他“斩掉”了不少商业元素,想要整个大海。透过以上只言片语,相信大家都清楚陆川是个有激情和野心的导演。
永远正确的题材,永远受苦的导演,这就是享受主旋律待遇、吹响票房集结号的《南京!南京!》。送上一个被撤掉的小策划,至于为什么被撤掉,这就叫中国特色。
为了批评进步(南京二三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089621/)。
=============================================================
备受关注的《南京!南京!》公映之前,陆川对自己作品有过大量的解读说法,反复强调角度的新颖。这似乎方便了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然而观影后却发现影片另有真相。
疑点一 片中并非“抵抗比比皆是”
陆川的话:
“中国人的抵抗史”,“用电影为抵抗者立传”,“抵抗其实比比皆是”,“我想再说一遍,这部电影反应的不是中国人的耻辱,而是中国人的抵抗的精神,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我们都是在讲的中国人的抵抗”。
影片真相:
跟以往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相比

关于片名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取了个好名字!虽然没有了《南京大屠杀》片名式的直白,一个城市名词的重复更能显示出其悲情-------七十多年后,城外的人们,和这座城市的后人们会怎么形容这里,这个城底下掩埋下人们还有这段回忆呢?伤痛!壮烈!还有其他。。。。。。
我绝对相信这世上再也找不出一个词,能比“南京”的反复更让人心痛了。除了是读起来韵律和节奏的需要外,更表示的是一种强调,突出的是一种对自己城市深沉的宏大的情感。这种利用反复手法的作品还有汪峰的《北京北京》,郑钧的《长安长安》。在这里,我是绝对没有要拿几个城市来作比较的意思,或者是怀疑他人对自己城市感情的忠与诚。只是,你看,在1937年这个大背景下,当南京这个名词后加了感叹号后,她的危机与告急感立现!
的确,没有比“南京”这富含更多意味的名字了。尤其当她与那一年放在了一起,都不用发一言,就似乎让人感觉到了真切的悲与痛。
我爱你,南京!虽不是南京人,但以同样的感情爱着你。爱着你和我的先辈们在那场战争中生死与共的感情,爱着那里的人们对你的深深依赖。

片子风格不统一,在大场面的冷漠与个人的煽情之间跨度太大。我认为大场面拍得很不错,但只要转向个人时就就相当煽情而不真实。
而且叙述视角的转换也很混乱,一会儿事件叙述者,一会是中国军人,一会又是日本人。角川的视点要表现什么呢?日本人也有人性?在这样一部反映几十万人生死的电影中,表现这一点是不是太小儿科了。要知道,战争就是在有人性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不是要表现战争中的人性,而是应该表现有人性人为什么如此兽性。

  
  在这样的片子中,我们需要的是冷峻与一定意义上的冷漠。作为个人,不管是中方还是日方人员,都没有那么多的自由选择。最后角川放到两个战俘,更是莫名其妙。如果这部片子能表现只在大事件中人不得不如此,而不是他们的境界与选择,这部片子会优秀很多。
与《辛德勒名单》相比,这部电影还是太想煽情的,结果就把局面做小了。

当镜头掠过一张张俘虏的面孔时,我发现这些面孔是极有品质的,是经得起特写的,他们真的挺像三十年代中国人民的脸(也许没有像到理想的极致,但在现实可能性的范围也许已经到极致了)。
《南京!南京!》中,连每一个龙套都是有品质的。
于是我就想,陆川也许就是想拍下一些面孔。
回来看关于《南京!南京!》的一切信息,发现陆川果然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想,我应该是看懂了陆川了。
又一次,有无数人和陆川较劲儿,网上的电影青年们似乎对这部片很不满,包括一位我颇喜欢的电影博客作者,在他们看来,《南京!南京!》近乎一无是处。
人和人的感受,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人和人的感受,差别就是这么大。
意识并接受到这一点,也许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诞生。
我意识到了,我也接受了。
不过我继续认为:《南京!南京!》是一部世界级的杰作,面对《辛德勒名单》和《钢琴师》,陆川可以面无愧色。
有人说,《南京!南京!》中的南京不是一座城,而是布景?哦?莫非应该配上带箭头的战术图?给每条炸毁的街道插上路牌?莫非《南京!南京

1.
吴清源在年轻时的奋斗岁月里,曾长期被当时的本因坊秀哉恶意打压。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公案,90岁的老棋圣只是轻描淡写的给了秀哉四个字评价:“他是坏人。”
当年在《体坛周报》看到这段采访,我如遭当头棒喝,进而醍醐灌顶:我们总觉得只有认知能力低浅的蒙童才会对一个复杂的人做出诸如“他是坏人”这样简单的判断。稍有人生经验,我们都懂得对一个人进行尽可能复杂的描述,以求尽可能准确,尽可能深刻。更何况吴清源一生多姿多彩,轰轰烈烈,和本因坊秀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恩怨,真要详述起来,只怕够写一本书了吧?
然而吴清源就只有四个字:“他是坏人。”——历经沧桑,阅历极丰,才能如此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再有千言万语,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阐发开去;再有千头万绪,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衍生出来。这四个字道出的是根本,是一团乱麻的头,是一切进一步阐述得以纲举目张的出发点。
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复杂混乱,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一句话,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
南京大屠杀的本质是什么?——是兽行。

2009,我看《南京!南京!》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10815.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
2011中国大陆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