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妻子们
导演:
陈凯歌
演员:
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王学圻,余少群,英达,安藤政信,潘粤明

更新:2024-04-29 09:11

首映:2008-12-05(中国大陆)

年代:2008

时长:147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北京话,

评分:6.9

观看数:61511

热播指数:3318

来源网:麻花电影网

梅兰芳:真正去写一个人

从头到尾,唯一让我叹为观止,感受京戏魅力的,只少年梅兰芳一人。当然,十三燕也很不错,很有老北京人的范儿。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暗想,如果让我遇上少年梅兰芳,我也会咽口水,两眼发直,深深被她吸引,为他死也愿意!这种男人,比女人更勾魂!
至于黎明,哎,把梅兰芳的内敛、温吞演成智障、沟通障碍。
至于章子怡,哎,到底是外行,老生唱的很不到位。我都看不出来,两个人是怎么好上的,太迅速了,因为一个月时间都在一起排戏而爱上对方,影片却没有任何表示。
至于陈红,我觉得不错,特别是她和黎明一起洗脚的那段,很有味道,看得出来,是陈凯歌精心安排的细节。
至于孙红雷,哎,我觉得神经质、神经病演的很恰到好处。这个片子真应该叫做《一位经纪人的传奇》!

这片拍的不错,可惜境遇有点像十三燕,这年头,观众的口味变了。
黎明演的也不错,说他不好的有几个见过梅兰芳的?梅葆玖都没说不好,你们瞎言语什么。
要说缺陷,那就是这片是在梅家人掌控之下的,有些情节有些戏份,老陈也没法儿铺开去。
那些个非要拿黎明和哥哥比的人,我求他自个去唱出《关公战秦琼》,也不好好想想,要是老陈真把梅大师拍成程蝶衣那样的,还没到电检手那关呢就让梅家人给毙了。
说到底,这帮装B的就是死脑筋,真以为京剧唱花旦的就得是程蝶衣那样的?没见过梅大师,好歹也去看看传记和纪录片再来评,别张嘴就瞎比较。

首先声明,我并没有看这部电影,写这篇东西,也没有任何取笑之意。评价上选个推荐,原则上觉得,我们有必要去看看这个电影。
<无极>这几年,陈大导演和咱闹了一场世纪玩笑,馒头一出,官绯一惹,凯歌本人已经多灾多难。客观上来说,这玩笑的产出过程也不是陈导一人之过,打从<英雄>开始,国内这帮导演就像被鬼鞭抽了似的慷慨激昂,类似<十面埋伏>、<黄金甲>、<夜宴>都是差不多的产物,被人笑着骂着恶搞着,<无极>大错,是遇见一个胡戈。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折腾出来的东西,自以为胜券在握,如获至宝。报的期望有多高,护短的情绪就会有多强烈。陈凯歌的错,类似于春节晚会上的军嫂乱嚎,兴奋之下忽略了其他人还有智商这回事。如果没有胡戈,我想大部分人不至于注意到那个馒头疑云,网络的强大,除了让某些事情以光速传播,还生出一些拜高踩低的惯性心态。网民没有错,但是在冷漠的嘲笑中,在茶余饭后滋生话题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又做对了什么呢?
说来好笑,<无极>的成就,是开启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恶搞时代。从<馒头>开始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怎么样,我会说,中规中距,不功不过吧,就好比豆瓣上的评分标准,三颗星的评价意味着“还行”。
看完电影的几天后,我坐在宿舍的电脑前绞尽脑汁码字的时候,却想给它四颗星,四颗星是说“推荐”。
也许要感谢看完电影到今天的这段空档期,如同看一本书,看完的时候觉得无非是那样,但是当之后的几天发现自己仍然在不时回味个中滋味时,这本书就不止是“无非是那样”了。
三段式的叙述,都说第一段最精彩。我同意。虽然这段也是我最不忍心看的一段。
王学圻演得真是好。《上海壹周》上说,王学圻本人对戏一窍不通,为了拍戏从头学起。第一场戏拍了35条不过,最初几天挺郁闷,因为陈凯歌的习惯是拍一条演员来看一条,胶卷哗哗地过,就这样熬过来。
可是如果不说,谁看得出来?站在镜头前,台上台下,他都是京剧大腕“十三燕”,少年梅兰芳再红,见了他也要恭恭敬敬叫一声“爷爷”。
有个场景我一直不能忘。当十三燕斗戏输给梅兰芳,对着在台上肆无忌惮地吐瓜子皮的爷怒目而视,我以为他会发飙,可是他却向着对方深深地鞠躬。

严格说来,传记几乎是不可能的。比之虚构的创造,传记则是审慎的选择与构造,“表现什么”成了首要原则,几乎比“如何表现”来得更凶猛。《梅兰芳》点取“梅兰芳”的吉光片羽,铺陈成三段论式结构,四平八稳。姑且不论真实与虚构的纠缠,选择的深意已奠定影片基调了:就是个“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
导演呈现影片的方式也亮出了立场,尽管这一立场未必是其本意,开场即亮相的“纸枷锁”委道衷肠,类似于一场预先申辩,也成了神话“梅兰芳”的顽固起点。由“纸枷锁”变异出来的“规矩”就成了影片的先行概念,也是电影叙事的一条主线,而三步曲如何在“规矩”下保持张力,造就戏剧矛盾,自然成了剧情中心。
这一抽象“规矩”在影片中至少有两个层面的体现,一是燕十三的“规矩”; 二是邱如白的“规矩”。与燕十三斗戏过程中,在邱如白帮助下,梅兰芳是坏了“规矩”的,新潮胜了旧势,但燕十三的悲壮失败并不意味着京剧艺术的革新必然带来审美价值的突破。若干年后,梅才理解爷爷遗言里的讯息吧:伶人世代相传之梨园行规,京剧表演之程式化既是审美定势

梅兰芳:真正去写一个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11326.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