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影评
导演: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演员:
蕾切尔·薇兹,麦克思·明格拉,奥斯卡·伊萨克,阿什拉弗·格尼姆,鲁珀特·伊文斯

更新:2024-05-01 09:31

首映:2009-10-09

年代:2009

时长:127 分钟 / 1

语言:英语

评分:8.2

观看数:92627

城市广场:2009佳片有约,希腊的女儿,科学的圣徒

一天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非洲内战后在法国无处安身的难民,一部就是这部关于宗教。
在看电影之前,中世纪及之前的那些宗教更替及其战争我只是略知一点。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十字军东征,这些名词在我还未理解的时候,就已经随着高考结束远离了我的生活。但是总觉得‘宗教’二字比其他词更多点神圣的意味,倒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神,而是因为“拥有信仰”的状态让我羡慕。但是最近我发现,如果每个人心中的神都相同,那么神就是一种人类附加意义的权威,如果每个人心中的神都不同,那么神就不存在

今天政治课上看了《城市广场》这部电影。看电影的途中,我不禁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科技发展比中国要快?看到其中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的之间的各种斗争,萌发了是否宗教的多元化导致的宗教斗争更有利于与科技的发展?或者说,因为这些冲突和斗争,科技发展的动力更足?反观中国,宗教类型单一,人们缺少信仰,不存在各种冲突和斗争,所以更多的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
最近看了太多宗教与科学有关的电影,有感而发。
2017.10.13

看完很震撼,最后女主的惨死、提督被永久放逐都代表了当时基督教的胜利。披着宗教外衣的阶级斗争,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现实利益而煽动中下层反抗上层阶级,这点很讽刺,想起在看都铎王朝时国王表达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家里和神对话,为什么非要通过神父”。当一个宗教领袖怀着目的解释圣经时,没受过教育平日里不得意的中下层尤其是奴隶阶层特别深以为然热情高涨,面对群众数量上的优势,金字塔尖的统治阶层束手无策只能屈服。宗教的普世价值初衷是好的,但人性的复杂却将宗教变的不堪入目

没事儿,我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不像影评没关系,没用没关系,不全面没关系,祥林嫂没关系。
这个电影里头我顿悟到一个对我来说特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人民群众永远是无知愚昧不善于也拒绝思考的,都是用煽动性的语言可以鼓动成巨浪,不去问问前因后果就飞奔向前狼奔豕突的。从古希腊时代到今天皆是如此。电影里的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各种就不用说了,所以演讲术多么重要无须赘言。苏格拉底最鄙视教这个东西的智者,大概因为其努力的方向不是真理,而是燃烧愚昧的人民群众的荷尔蒙。

就在昨天,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深感错过则是遗憾——
“信仰死人的是宗教,信仰活人的是邪教。信仰是找()一个上帝来信,还不许别人不信,不信就是异教徒。没有信仰是成熟的表现,不分中国人外国人。没信仰愣说有信仰,那就想骗人了。”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信仰?
什么是信仰?是小众?是大众?难道信仰不该是自我的坚信不疑,难道信仰不该是精神家园么?
为什么我们改变信仰?为什么我们动摇了?

信仰是什么?是你成为一名基督徒?还是皈依佛前?世间万物,为何信仰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大众的?也许,这是我这样一位无宗教信仰的个体所不能理解的。我不是耶稣的信徒,也不是任何教会的朝奉者,但其实我不该声称自己是无信仰的,因为我相信自己,相信真理,甚至我像西帕提娅一样信奉哲学。
但我感到羞愧。因为自己以及真理为我所信,可我却还是质疑它们。
我怀疑过自己,我举棋不定过,我受外界干扰而困惑,困惑甚至让我畏惧,我在本我面前声嘶力竭的否定,为什么我动摇了呢?我看上去屈服了,我从众了……可是为什么?我并没有错的想法,错的表达

城市广场:2009佳片有约,希腊的女儿,科学的圣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60285.html

线路F1

好看的推荐

更多
2023韩国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