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甜心恶魔
导演:
彭浩翔
演员:
杜汶泽 Chapman To,梁洛施,黄秋生,田朴珺,贾晓晨,曾国祥,何超仪,詹瑞文,余文乐

更新:2024-04-28 17:11

首映:2006-04-06(中国香港)

年代:2006

时长:91分钟 / 109

语言:粤语

评分:7.6

观看数:9699

热播指数:622

来源网:麻花影院

《伊莎贝拉》平静的感觉很好....

今晚终于把伊莎贝拉给看了。
都说在学王家卫,有失公允。虽然色调浓郁,镜语恍惚迷离情绪浓烈,情绪氛围的铺写胜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时空叙事跳跃,变化的刻意节奏,使得跟王家卫的电影看起来有点像。但实在是不同的,王家卫的电影更私语化和情绪化,他关心和溺于表达的是最一己最自我的感受,是很抽离很个人的。相比之下,彭浩翔更亲近现实,他要呈现的是生活一个更有原来形状和原来味道的标本。只是他不喜欢写实记录片式的手法,那样太清醒了,太旁观了,会失去该有的气味。他是用一只紧贴我们的生活1公分迷乱而又清醒戏谑而又悲悯的眼睛看到的一种现实。

我在澳门呆过好些日子,这么一个豆腐城市,真的好像剧中ISABELLA登上塔楼顶层眺望澳门全景时说的一样,“澳门真的很小,所以你很容易碰到熟悉的人”。
我在澳门有很多次“偶遇”的经历,所以坚信那种特别相信缘分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座小城的几率一定比其它城市要来得高些。先不要说我个人对澳门的情意是否寄托到这篇评论之上,或者我也是个卖王家卫式"怀旧色彩和音乐交叉搭配"帐的人,看到彭浩翔用这种华丽手法表现一个慢悠悠的澳门时,竟然不觉突兀。在电影还未上画之际,听到两帮人在我耳边发出极端的评论,一帮是彭导盲目支持份子,他们只是一味地赞赏这个新兴导演的一切,"知道是谁拍的吗?(其实我是"很"知道的,但他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某个名字,那我没法)彭浩翔YEAH"(一个堂堂男儿竟然耍起了小女孩追星的娇媚腔调,还附送了一脸非瞬间呈现的仰慕表情),我当时并没有取笑他的做法,毕竟那是种热爱电影的狂热表现,值得赞赏。而另一帮,则理智地分析着电影的错漏处(报纸派居多),从细节中挑骨头,上演着典型影评人的谩骂把戏

一个年轻的女孩为一个带着痞子气的男生堕了胎,却念念不忘他的影子
这个痞子气的男孩没那么勇敢,混荡在黑白两道之间,寻欢作乐,放荡不羁
后来这个女孩有了别人的孩子再不愿堕掉,却是为了留住初恋的气息
女孩死了,这个孩子找到当年的男孩误认他是自己的父亲
好象亲情和血肉的关系真得可以唤起人内心深处的善良种子
一个相似的眼神也可以让人卷入对往昔恋人的疯狂追忆
这个痞子气的男人好象因为这个"女儿"的存在而收敛起来
虽然依然胡乱泡女人,但是始终维护"女儿"的利益
虽然依然经常性打架,但是会帮"女儿"搬家做吃的
不知道更多是出于愧疚的补偿还是不曾出现的父爱的觉醒
其实痞子不乏真性情,无情只是真情过早得被榨干
麻木放纵只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让他下决心去改变
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微妙的,
不知道是父女时起的是色念,误以为是父女时生的是爱惜
最后得知真的不是父女时,又变成了亲情和爱情的结合体
导演时空交错地晃荡一些镜头,那些相似的背景和不同的细节一一交代故事的真相,自己拆穿自己制造的骗人假象,光和透视角度的运用也算得上唯美

澳门。夏天。
拥挤的街道,树影婆娑间呼吸触手可及,抬头望去一片湛蓝,依稀回响着当年“上帝的承诺”。
剧本采用双线交错发展的叙事手法,期间更是着意于澳门在历史舞台自然的过度,由此小人物的命运被无形放大,颇富时代感。想来,《无间道》是彷徨于烟花中即将回归的香港,《伊莎贝拉》则是在印证澳门即将散落的浮华,同样带着历史变迁的沧桑感,《伊莎贝拉》更带有一分阴柔与睿智。
最是感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梁洛施脉脉望向窗外,莫非是瞬间懂得了人世的变化与无常?好象时光会倒转,但一切都没有机会重来。仿佛流动的时空,画外音时时响起,一种气定神闲的诉说,不事张扬却带着一个时代的暗涌不禁让人唏嘘。一个潦倒的警察际遇自己与初恋女友的孩子,是不是在交欢时就有什么在未知中酝酿,男人遇事总是逃避而男权信仰普遍存在,用枪用暴力似乎是唯一出口,女人却在扮演永恒包容的角色,一再遭遇浮萍与飘摇,没有安定感,只能用寂寞点缀浓重的伤感。
杜汶泽的转型十分成功,一个中年男人的压抑与无助,那个啤酒肚

《伊莎贝拉》平静的感觉很好....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11429.html

线路F2

好看的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