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免费观看
导演:
大卫·芬奇
演员:
杰西·艾森伯格,安德鲁·加菲尔德,贾斯汀·汀布莱克,鲁妮·玛拉,约瑟夫·梅泽罗,艾米·汉莫,乔什·平茨,艾比·森哈,布兰达·宋

更新:2024-05-07 10:12

首映:2010-09-24(纽约电影节) / 2010-10-01(美国)

年代:2010

时长:120 分钟

语言:英语,法语

评分:8.2

观看数:3343

热播指数:381

来源网:麻花影院

《社交网络》为什么看芬奇和诺兰的电影总感觉美国人智商特别高?

首先祝贺汤姆•霍珀获得了新一届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奖,以及最佳导演,这里的祝贺未免显得酸溜溜的,作为一个大卫芬奇的影迷,当看完今天的奥斯卡直播后心情也许还是有很多怨的,但这就是奥斯卡,你又能对他说些什么呢,正像一位影评人说的,我更喜欢金球奖,因为大家欢聚一堂,可以一边吃一边聊天,但到了奥斯卡大家就必须正装出席了,简直就是装逼。是的,在金球奖的获奖感言上,芬奇可以这样说“当别人打电话给我让我拍摄《社交网络》的时候,我似乎觉得他们打错电话了,我一般都是拍连环杀手和黑电影的,这个不是我的风格。”简单的一句话,显出了芬奇的无奈,《社交网络》似乎不是芬奇的风格,但他最终获奖了,不知倘若今天芬奇拿起小金人的时候,他是否能像金球奖颁奖时说的那样坦然,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如果了,今后芬奇的导演道路到底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巴赞曾说,电影是为了展现社会的现实,这现在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电影的第一目的。对于生活的直观展现也似乎成为了奥斯卡最佳电影的一大评分标准

Mark Zuckerberg是谁?
他是红透半边天的新世代网络社交平台“脸书”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年轻的80后亿万富豪,是美国《时代》评选的2010年度风云人物,是永远穿着连帽衫牛仔裤白球鞋的IT狂人,是美国梦的代言人和全球化进程中光芒耀眼的标杆。他所缔造的“脸书”王国,公民总数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拥有影响世界进程和公共舆论的强大串联力。
Mark Zuckerburg到底是谁?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他是匆匆行走在哈佛校园里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那一个。成绩不是最好的,长相不是最优的,体育上乏善可称,艺术上毫无见地,被女生甩,也被最精英的小社团排除在外。他很聪明,写软件程式是一等一的高手。可是他做人却不厚道,无论是报复前女友,还是背叛哥们儿,他都做得很卑劣很到位,足以气得人喷血而亡。这样一个小混蛋,很像是金庸后期小说中会出现的某号人物,不是忠厚如郭靖,也不是悲壮如乔峰,更像是段誉或是韦小宝,小奸小诈的,武功也不是最好,冥冥中却有一股力量让他出现在历史最该出现的当口,四两拨千斤地就留名青史了。

周六的晚上,我自己一个人背着包跑去电影院看了社交网络,有点儿pathetic。Pathetic这个小词太妙了,我甚至不知道用什么翻译准确,它精确地描述了理工科宅男没有女朋友的寂寞悲哀的状态。但是这部电影一点都不pathetic,还很励志。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看的。
同行相轻,但是这个特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工科,尤其是EECS。大家习惯于称彼此猥琐男,称自己卢瑟,大家习惯于说别人的论文垃圾,说自己的研究没有意义,觉得花在科研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浪费,觉得IEEE里百分之九十九的论文都是垃圾。。。真正做没有意义工作的官员公务员,混吃等死的国企小员工,却从来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这些人都能坐在办公室里领工资,那么花在科研经费上的每一分钱都不是浪费。只要你没有抄袭,起码你的工作是原创性的。
所以,在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到心潮澎湃。如同美丽心灵为搞数学的人加分一样,这部电影仿佛就在为码工正名。电影刚开头是Facebook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和他暗恋的小女生一段急速的对话,我瞪大了耳朵听懂了一点儿。那个女人说

高处不胜寒?
当你拥有市值二十五亿的公司,网站拥有上亿注册用户,却没有一个朋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在看《社交网络》时不断冒出我脑海中的问题。
对我来说,也许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
人是要做出选择的,在独自登上山峰和与亲朋好友在半山腰之间的选择。每个人注定都不能得到完美的世界,当你努力追求成功,愿意将你的天赋发挥到最大化,那么你的情商可能近乎于零。
所以谁也不用抱怨谁比谁运气好,谁的日子更幸福。农民一贫如洗,却拥有土地和牛群和家人。在现代社会我不断设想,农民和企业家究竟谁最幸福。
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快感能持续多久?是当一个痛苦的思想家还是当一只快乐的猪?小波说要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可能更多意义上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多了。
另一方面说到影片风格,快速剪辑和快速,大信息量对白。派对,电子音乐让人应接不暇。在头脑接受信息处理的当下已经无暇去顾及影片剪辑。这可能是好莱坞甚至现代美国电影发展的趋势,越来越熟练细腻的剪辑并通过视觉感官给予人刺激。

不久前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人认为犹太人应该占到美国总人口的20%。实际数据与人们的印象相去甚远。美国犹太人大约有600万,比例仅为总人口的2%左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犹太裔在众多引人注目的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美国最高法院由9位终身任职的大法官组成,目前有3位是犹太人。美国知名的艺术家、音乐家、金融家、科学家、导演、作家、记者中,犹太人的比例远远不止2%,也许真离20%更近。美国公众形成错觉并不奇怪。你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媒体上以“斯坦”(-stein)和“伯格”(-berg)结尾的名字出现有多么频繁。在我的视野所及,“斯坦”几乎100%为犹太裔,“伯格”应该十之八九。
尽管如此,犹太人仍然认为自己只能算美国社会的局外人,绝非宠儿,倒是跟华裔更接近,主要区别仅在于皮肤稍白一些。每次犹太朋友将华裔与他们相提并论的时候,我都感觉他们说的不是历史或者现状,而是在替我们畅想未来。他们瞄准的对象并非华裔、非洲裔、拉丁裔,而是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即盎格鲁撒克逊系的白人新教徒。美国历史上的44位总统中

记叙文式的影评,帮大家回顾下剧情吧。此文完全建立在对电影的理解上,电影与现实有多大差别请参看这个http://tieba.baidu.com/p/1060835225 http://tieba.baidu.com/p/2309219306 http://tieba.baidu.com/p/963480351 三个讲电影和现实区别的帖子都放这里了。
首先,马克·扎克伯格是个自卑的孩子。尽管他高中时就做了款微软想买的音乐品味识别软件、SAT考了满分、进了哈佛、在校内做了款颇受欢迎的选课软件,接下来不出意外,他会成为一名杰出的IT人士,在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上班,过着富足安宁的日子。但是,这一切都不够“cool”、不够吸引眼球、不能带来“粉丝们”的尖叫、不能让他站在舞台的中央,就像流行乐手、电影演员、体育明星所享受的那样。可惜,在扎克伯格那1米7出头的瘦小身板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与文体活动相关的天赋,他只能另想办法了,比如建立Facemash——一个盗取全校女生的照片然后让大家评比哪个更好看的网站。
显然干出这种极品事儿得需要点外部刺激:那是一个在“饥渴学霸酒吧”(thirsty scholar pub)的夜晚

《社交网络》为什么看芬奇和诺兰的电影总感觉美国人智商特别高?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lbhlh.com/mahua/643.html

线路F1
线路C1
线路D1
线路M1

作品推荐

更多
6.62021中国大陆悬疑片
9.32008中国香港真人秀片
7.42015中国香港动作片
2024中国大陆悬疑片